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,也是华夏人民勇敢、奋进、坚毅、拼搏等意志品质的象征。
江南网页版舞龙队是一个由学校社团管理中心管理,由机电工程学院学生组成的校级社团。自2021年10月成立,这只队伍创建的时间不长,已经在多场活动中进行舞龙展示。

“组建团队的初衷是希望能在大学里继续舞龙,同时我也希望能让更多同学了解和喜欢舞龙这项传统技艺”宋晓辉说道。他是现任舞龙队的队长,也是社团的发起者。
大学生活不是一道数学题,没有标答
大一入学初,宋晓辉萌生了要在大学创办一个舞龙社的想法。当然一开始大家并不理解他:作为3+2学制的学生,在校时间三个学期不到。这么短的时间不想着好好学技术,怎么还想着办社团呢?简直“不务正业”!
可是,质疑的声音并没有动摇他的理想。原来,宋晓辉从中专起就一直在舞龙队中学习舞龙,在华毅斌师父的带领下,每天课余时间穿梭于田径场和运动馆中,学习舞龙知识、锤炼体能、苦练技巧等,早已成为他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。既然不能放弃舞龙,为什么不尝试着继续呢?

自信笃行,才能让别人相信你
伤病和疼痛不能击败龙队,时间却轻而易举地做到了。
随着升学季到来,原龙队成员们走向不同的未来,只有包括叶超、徐建忠在内的三个成员一起来到了衢职院机电工程学院。三个人经过商量沟通,在校宣传部、团委、公共体育部等多部门的支持下,筹备创建舞龙社。可是困难这才刚刚开始——筹备初期,招募新成员一度成为三个人的心病。
“有些人认为舞龙已经‘过时’了”,叶超说,“还有人说,‘与其在训练场上流血流汗,不如在寝室躺平’”。
有幸的是,舞龙队得到了班级同学的支持,三个人的社团迅速扩展至11人,龙头、龙身、龙尾、龙珠逐渐连贯了起来。

学会主动出击,是达成目标的唯一捷径。
社团成员充足了,新的问题又来了:没有教练的指导,怎么确保训练效果呢?校团委及时联络了华毅斌师父,邀请他担任社团外聘老师。

“一到星期天和节假日,我们就会去请教师傅;条件允许的情况下,师傅也愿意来学校教我们,指出我们的错误并提出改正建议” 。此外,更为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学习和成长。除了进行常规训练,他们既是队员,还需要学习做一名教练:制定训练计划、安排任务、监督训练进程、队伍设计和舞台展示等等……
“为了不辜负同学的信任,我们只能主动出击,并且愈挫愈勇!”
第一次上台,有人摔了,却忍着疼痛完成了整场表演,生怕因自己影响了整体效果。表演一结束,大家既兴奋又忐忑,像是等待审判一般等待观众的反应。
年轻不止一面,不折腾的人生不叫青春
舞龙队成员,院分团委副书记,班长兼团支书,寝室长……似乎有很多标签可以形容栾雨杰,但每个标签只能代表他的其中一面。比起队长宋晓辉,栾雨杰显得没有那么专一:他曾经练过体育,想过应征入伍保家卫国,但最终因为右腿伤病,遗憾地退出田径队,也无法参军入伍;中专时,他对学生工作非常感兴趣,一路成为了院学生会主席;进入到大学后,他更是身兼多职,总是用必胜的信念完成富有挑战性的工作,给身边的同学带去信心和安心。随着身体素质慢慢回转,他又参与筹建舞龙队,抓住这个契机圆了自己的一个舞台梦。

年轻不止一面。他总是最真实又坦荡地期待着与困难的下一场狭路相逢。
舞龙队的另一成员徐建忠热爱中国传统文化,他喜欢用汉服展现自我,用舞龙演绎传统文化。他平日里和周围的同学没有什么两样,一身工装或运动服,忙碌穿梭于寝室、教室和实训室三点一线。但到周末,他就会换上全套的汉服穿搭,和汉服社的三五好友,带着全套拍摄装备,从田径场到水亭门,从大草原到体育中心,享受着这种沉浸式的文化体验。

“刚开始穿汉服,舞龙,是因为觉得好看,而且很酷。但当我真正投入时,那种感觉是不一样的。我觉得这是属于我们的 “国风”,应该让更多人看到,让更多人喜欢!”
明天一定会更好
现在的年轻人拥有太多的选择。相比较于上一辈而言,青年人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人生道路。然而选择越多,越容易迷失在半道上,以“不作为”来逃避“做选择”。
尝试是一切的开始,在随波逐流和主动出击中,舞龙队的新青年们选择了后者。虽然下半年即将告别校园,但他们对于舞龙队的未来充满希望。“原来中专龙队的学弟,我们已经联系好了。现在我们多多展示,到了下半年,他们一定能比我们做得更好!”

舞龙在传统文化中寓意消灾降福。舞龙在我们的文化当中是一种精神,是一种祈求,更是一种寄托,一种祝福。
(机电工程学院 校团委)


